近年來,濰坊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“人才引領創新,創新鑄就未來”的發展理念,全職引進和柔性借智并進,充分發揮區位、環境、教育、政策等優勢,加快推進項目建設,加大人才招引力度。
營商環境問題從本質上講是人才環境問題。經濟區基礎設施齊全、生態環境優良、市場活力足、各項社會服務環境良好,給創業者們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。一直以來,經濟區把人才戰略列為“一把手工程”來抓,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“十大產業”,突出“高精尖缺”,重點支持引進對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,能夠創造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。
同時,落實人才保障舉措,通過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、吸引青年人才來濰、柔性引才、人才安居等一攬子人才政策,給了企業人才們“家”一般的溫暖,2021年為400余名青年大學生發放生活補助470余萬元,發放2021年第四季度購房補貼114萬元,撥付人才創業資金255萬余元。經濟區還利用多方服務機制,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,讓企業安心做科研,形成良性競爭局面,推動企業長遠發展。依據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宗旨,給予各類層級人才相應支持和幫助,使得企業可以很好地留住從技術工人到博士的各類人才,實現了企業人才隊伍穩定,促進了企業的落地生根。
“經濟區的服務企業專員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熱心、積極、專業,他們耐心、細致的對待我們初創期企業的各種需求,經常上門服務,耐心地進行一次次的政策解讀、座談了解,為我們創業提供了最堅實的后勤保障。”山東雙測安全信息技術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魏鵬說。
最務實,最會干事,也最能打動投資者的心。經濟區持續優化服務,以群眾、企業滿意為標準,從市場主體所需、所憂、所盼出發。手續優化,流程精簡,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最大便利,將“放管服”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。2021年運用各類融媒體平臺線上+線下推送引才信息23期,涉及企業472家,提供崗位7000余個,引進人才3000余名。(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蓓 通訊員 李凱 報道)
來源:大眾日報